J. Jap. Bot. 30(7):196. 1955.
≡Sisymbrium dubium Pers. Syn. Pl. 2:199. 1807.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10-30cm,全株无毛,稀疏被短柔毛。茎直立,自基部至上部均有分枝。基生叶在开花前即凋落;茎下部和中部叶具柄,柄长达4cm,稀无柄;叶片倒卵形、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3-11cm,宽1-3cm,基部具耳或无耳,边缘大头羽状深裂或不裂,每边有侧裂片1-4枚或无裂片,裂片边缘全缘或有不规则的圆齿或细锯齿,先端钝或近急尖,顶生裂片大,长圆形、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可达10cm,宽达4cm;茎上部叶通常无柄;叶片披针形或长圆形,基部有耳或无耳,抱茎或不抱茎,边缘全缘或有细锯齿,先端急尖或渐尖。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,无苞片;花梗纤细,果期长3-8mm,斜展或平展;萼片花瓣状,粉红色,开展,长圆形或条形,长2.5-3mm,宽0.5-0.7mm,边缘膜质;花瓣通常不存在,如存在,则为条形或狭披针形,短于萼片;花丝略短于萼片,花药长圆形,长0.5-0.8mm;子房有胚珠70-90颗。长角果条状圆柱形,长2.5-4cm,宽0.7-1mm,果瓣薄纸质,无脉;宿存花柱长0.5-1mm,与果近等宽。种子多数,每室一行,褐红色,近圆形,长0.5-0.8mm,宽0.4-0.6mm,有小孔穴。花果期:近全年。花期:近全年。果期:近全年。
产地:大鹏(张寿洲等 1689)、梧桐山(张寿洲等 5261)、仙湖植物园(曾春晓等 0126)。生于沟边、田边及湿润草地,海拔50-700m。
分布: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四川和陕西。日本、印度、孟加拉国、尼泊尔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。南美洲和北美洲均有归化。
用途:与蔊菜同。